城市 “雙面繡”
作者:
來源:
日期:
2022-08-01
人氣:
3747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城市發展已步入由增量開發轉向存量更新、由量的快速增長轉向質的漸進提升的轉型階段,其中城市歷史街區保護與更新,成為當下熱點議題。城市的保護與更新猶如一幅“雙面繡”,一面勾勒著古韻,一面刺繡著新生,如何協調好城市的保護與傳承,同時又符合新時代的功能需求?
7月8日下午,由武漢大學武漢校友會城建分會(以下簡稱“城建分會”)主辦、鼎正工程咨詢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城市歷史街區保護與更新項目交流”的實務研討首期沙龍在鼎正第二辦公空間舉辦。來自城市更新、工程咨詢、建筑新興材料、歷史保護、文化旅游等多領域武大校友、專家和企業家圍坐一起,暢談古街保護和文化傳承,探討城市更新創新亮點和難點,以期為未來的城市歷史街區保護與更新項目建設實踐提供思路和借鑒。
沙龍開始,由武漢大學城建分會秘書長吳琪向參與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并簡要闡述了本次沙龍目的,希望各參會人員能夠通過今天的分享有所收獲。
武漢大學城建分會
武漢大學武漢校友會城市建設與發展分會(簡稱“武大城建分會”),定位在聚焦信任與責任、學術與專業、城建與發展,以長期發展為目標,以熟悉的領域為切入點,務實、低調、可持續地服務武大校友,促進校友之間資源共享、聯合發展、合作共贏,服務城市建設和發展,弘揚武漢大學文化理念。
接著,來自各個行業領域的武大校友分別進行自我介紹及企業介紹,大家通過交流加深了彼此之間的相互了解。
王董分享了工程咨詢機構參與城市歷史街區保護與更新項目的思考及實踐,他認為城市歷史街區保護與更新是一個系統工程,從宏觀政策到微觀落地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技術要求和內容,縱向發揮鼎正全過程咨詢專業優勢,對項目進行一體化、全生命周期管理,橫向集成多專業、多領域專業技術,來服務未來城市更新衍生出來的新發展方向。同時,他提到要確保項目建設的科學可行,策劃要先行,在詳實的基礎調研支撐下做好三個策劃,分別是投融資策劃、實施模式策劃、項目運營策劃,解決項目前期資金來源、實施運營模式問題,為實現項目管理成功和項目成功目標提供全過程的咨詢服務。
上海同濟大學余江滔教授,介紹了新型復合建筑材料ECC在城市歷史街區與舊小區改造上的應用。ECC高延性混凝土是基于細觀力學的設計原理,以水泥、石英砂等為基體的纖維增強復合材料,與普通混凝土相比,具有高強度、高韌性、高抗裂性能和高耐損傷能力,在碳達峰、碳中和的大目標下,ECC不僅節能低碳而且很好的對老舊小區進行加固,提高墻體的抗裂變和抗滲透能力。
武大城建分會副會長杜俊文提到歷史保護首先需要充分了解歷史建筑的信息,再來判斷有多少值得保護,然后作出分級分類的保護措施,并結合城市更新中提升空間品質、延續商業區沿街零售業等問題,來激發城市的活力。
在對話交流環節,武大城建分會副會長劉暢,校友張冠楠、陳儉昆等分別就城市歷史街區是傳承保護還是更新重建、歷史建筑和街區如何融合當下市民的生活發展方式、文化遺產如何為城市高質量發展增輝添彩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議。鼎正規劃設計事業部的設計師從人、空間、內容、更新具體措施等方面分享了古街保護與更新的未來發展方向。
最后,王董對本次沙龍進行總結,他表示,校友會城建分會將為大家搭建一個學習、交流、合作的平臺,沙龍活動將持續化、常態化進行。鼎正作為工程咨詢行業耕耘者和前行者,珍視每一次學習交流的機會,愿為城市歷史街區保護與更新項目建設貢獻更多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