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湖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關于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精神解讀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一場。《實施意見》共分三大部分和附件。第一部分是總體要求,主要闡述文件起草的指導思想、總體思路、基本原則、主要目標;第二部分是主體,圍繞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城鄉區域和資源環境、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部署“十二大行動”(具體內容見下圖);第三部分從組織領導、完善配套政策、加強考核評估等方面強調了推進實施的保障措施。附件為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的主要指標,設定了71項數據指標。
一張藍圖兩張清單三個統籌四化同步
湖北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陳新武介紹,《實施意見》的主要精神,可以概括為“一張藍圖、兩張清單、三個統籌、四化同步”。
“一張藍圖”,就是把《湖北省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綱要》作為先行區建設總體設計和行動綱領,統領全省各類規劃,統攬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著力解決“多規合一”中“一”的問題,解決當前各類規劃中上下不貫通、說與做“兩張皮”的問題,做到省市統一發展理念、發展路徑、發展策略,實現省市一體、步調一致,一張藍圖干到底。
“兩張清單”,就是分區分類分級細化落實流域治理單元及管控的負面清單,因地制宜確定完善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正面清單,以“兩張清單”明底數、定路徑、優布局。負面清單體現“安全是發展的前提”,明確并守住水安全、水環境安全、糧食和能源安全、生態安全的底線。正面清單體現“發展是安全的保障”,立足各地發展基礎和資源稟賦,找準自身特色和優勢,因地制宜走適合自身特點的發展路子,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與國土空間布局相適應、相統一。
“三個統籌”,就是堅持整體論和重點論?!叭齻€統籌”分別是: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發展的安全性、穩定性;統籌城鄉區域和資源環境,以國土空間布局的有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序,讓該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打造國內大循環重要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樞紐。
“四化同步”,就是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道路。要明確并落實四化和四化同步的目標、指標及重點任務,因地制宜找到找準推進四化同步發展的切入點和著力點,推動“特色化發展、項目化落實、機制化推進、科學化考評”,促進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信息化和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深度融合,實現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
明確“六新”目標和71項主要指標
《實施意見》提出了科創能級實現新躍升、協調發展達到新水平、綠色發展取得新進展、改革開放展現新氣象、民生福祉邁上新臺階、安全能力得到新提升的“六新”目標。
圍繞實現上述六大目標,《實施意見》共設置了71項主要指標。
湖北省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黎東輝介紹,“六新”目標和71項指標相互支撐、有機統一,共同構成先行區建設的“指揮棒”,是衡量先行區建設成效的重要標尺。
71項指標涉及流域綜合治理、科創能級提升、現代產業體系、三大都市圈建設、強縣工程、綠色低碳發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內需體系培育、綜合交通體系升級、供應鏈物流體系建設、改革開放等11個方面。
黎東輝表示,71項主要指標具有三大特點,一是體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科創和產業類指標有23項、城鄉區域協調類指標有17項;二是體現先行區建設“先行”的要求,重點突出能夠體現“先行”要求的關鍵性指標,指標值一般要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三是體現科學務實可落地的要求,指標體系充分與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省“十四五”規劃、《省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綱要》中的主要指標相銜接,做到一脈相承、一以貫之。
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推進落實
黎東輝介紹,湖北將按照省委統一部署,加強指標體系的考核評估,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推動《實施意見》落地實施。
圍繞“考什么”,制定評價辦法。堅持有目標就有指標,有指標就有任務,有任務就要考核的原則,將71項指標和《規劃綱要》底線管控負面清單落實情況整體納入考核,科學確定各項指標權重和分數。
圍繞“怎么考”,創新考核方式。堅持年初定目標、年末考目標,不搞橫向比較排名,重點聚焦年度工作任務的完成,有利于市州甩掉歷史包袱,“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相發展。
圍繞“怎么用”,強化結果運用。將指標考核與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考核有機結合起來,共同作為對各地各部門班子考核的重要內容,形成各地比學趕超、奮勇爭先的濃厚氛圍,推動先行區建設加快成勢見效。
先行區建設強勢開局全面起勢
去年以來,湖北堅持以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綱要為統領,扎實推動各項任務落實落地,先行區建設強勢開局、全面起勢,呈現新氣象、取得新突破。
黎東輝介紹,在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方面,武漢獲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以東湖科學城為核心的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加快建設,187個重大項目全部開工;漢江實驗室實現我省國家實驗室“零的突破”,9家湖北實驗室全部進入實體化運行;有效突破產業瓶頸,涌現出超快激光器、400G硅光芯片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在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方面,建立省委常委領銜推動、省直部門協同聯動、院士專家智力支撐、工作專班推進落實的工作機制;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達到16個,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突破萬億,高技術制造業對工業增長貢獻率達到31%,經濟含新量持續攀升。
在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方面,加快發展三大都市圈,推進武鄂黃黃快速路網、新港雙柳長江大橋等重大工程建設,打通13條斷頭路瓶頸路;實施強縣工程,2022年全省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5.8%、7.9%,均居全國第1。
塑造國內國際雙循環新優勢,加快推進沿江高鐵武漢至宜昌段等5個高鐵項目,建設南北向水運新通道;以建設國際貨運航空物流樞紐為目標,提升花湖機場運營管理能力和水平,首條國際貨運航線已經開通,年底前計劃開通40條國內貨運航線和4-6條國際貨運航線。
增強市場主體發展信心,深化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改革,不斷深化市場、政務、社會、開放、法治、要素、設施等“七大環境”建設,全面落實“優化營商環境47條”。
此外,湖北堅決守住水安全、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生態安全底線。實施長江高水平保護十大攻堅提升行動、長江經濟帶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十大行動,爭創三峽地區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長江干流湖北段水質保持在Ⅱ類,丹江口水庫水質保持在Ⅱ類以上,全省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94.2%。
來源 |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
* 留言內容: | |
* 姓名: |
手機:
驗證碼:
|